今天原本計畫要跟著柯志明先生的〈乾隆台灣番界圖〉把楊梅到湖口(波羅汶)之間的土牛溝(紅線跟?線)各騎一遍,不過很多地方已經沒有路了,加上路況不是很熟悉、有些地方沒留意走歪了,所以回來疊圖看起來上半場勉勉強強吻合,下半場就亂七八糟了,而且因為時間關係,也沒有騎到波羅汶,不過自認騎遍桃園的我,又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小路 XD

整趟騎下來,最容易接近土牛溝的四個地方是:

[1] 青山二街,永平工商後,台灣最完整的土牛溝

[2] 高獅路到楊梅落羽松一帶,算是沿著路騎就是騎在土牛溝旁

[3] 楊新路三段25巷,這裡看起來還很有當年土牛溝的影子,而且路線吻合

[4] 土牛福德祠,最酷的就這個,興建沿革中就寫了這個廟原本就建在土牛溝旁,負責保鄉衛民,對聯上也寫著「土秀山明生碧玉,牛溝福地出黃金」,對我來說更特別的是,負責蓋廟的竟然是范姜人。

 

有了這次經驗,再騎一次應該就可以更精準的騎在土牛溝上了。

Facebook Comments Box